臺灣水務產業發展協會會員邀請!
發布日期:2019-10-21
臺灣水務產業發展協會宗旨:本會為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以配合國家政策,結合國內外從事有關水環境治理及水資源利用技術及設備產業之各界人士及團體,共同合作推動創新技術研發與設備改良、提高相關產業能力與附加價值,促進水務產業經濟蓬勃發展為創會宗旨。
歡迎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共襄盛舉!
入會申請表下載連結:
1.團體會員入會申請書
2.個人會員入會申請書
填妥後請聯絡 楊容姍小姐
Tel:03-5731918
Email:train.NCTU@gmail.com。
歡迎新會員加入淨水技術產學聯盟
發布日期:2022-06-14
活動公告:111.11.29 (二) 台灣水務發展研討會,敬請踴躍參加
發布日期:2022-11-22
研討會時間及地點:
時間:111年11月29日下午13:00-16:00
地點:台北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台北市徐州路2號)
臺灣水務產業發展協會將在今年11月29日(星期二)於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22台灣水務發展研討會」,本屆研討會規劃三主題性論壇:零廢棄全循環技術論壇、永續水處理技術論壇及脫鹽新技術研討會,透過演講、與談及綜合討論模式,期望讓不同背景的與會來賓在本研討會中交流互動,且每年均設有新秀發表平台,藉由提供大學實務硏究成果之發表,期望促成產學合作及就業媒合。
指導單位:經濟部水利署
主辦單位:臺灣水務產業發展協會
協辦單位:台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淨水技術產學聯盟、工業技術研究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陽明交通大學環境科技及智慧系統研究中心
研討會網站:>>網站連結請點我<<
報名方式:優先採取網路報名。>>報名連結請點我<<
臺灣水務產業發展協會年會籌備小組
聯絡人:楊容姍小姐
聯絡電話:03-5712121分機55529
E-mail:yangjungshan@nycu.edu.tw
活動公告:8月31日海水淡化論壇系列二_能耗與前處理
發布日期:2022-08-19
近年來全球面臨極端氣候影響甚鉅,本國亦遭受供水不穩之苦,為此,水利署規劃興建海淡廠以增加供水韌性,全力作為本國經濟發展後盾,然而現今流行的逆滲透法海水淡化系統,其能耗問題讓現今台灣社會所掛心,而海水前處理作業如處置不當,不僅影響海水淡化核心單元程序的產水效能,更甚可能大量消耗前處理濾材及藥品,反而增長整廠碳足跡而不利於淨零碳排。
有鑑於此,本系列論壇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及業界先進,介紹國際常見的能耗和前處理方法及國際發展趨勢,透過引言、與談及綜合討論模式,期望讓不同背景的與會來賓在本論壇交流互動,並開放線上來賓以問答型式進行討論,期望激發新思維為海淡廠找出更綠色、更節能的組合及設計。
參與型式:線上論壇(webex)
參加費用:免費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8/26中午12:00為止
報名方法:線上報名
報名連結請點我
活動公告:8月5日海水淡化論壇系列一_鹵水資源化
發布日期:2022-07-27
110 年上半年台灣面臨百年大旱,各地水庫幾近枯竭,水利署盤點並成功開發不同傳統水源(如井水、伏流水、建築工地地下水)及新興水源(如再生水、海淡水),方能讓本國人民安然度過大旱危機,多元化水資源政策及水源調度受到熱烈討論及關注;在近年來旱澇交替的時代,海水淡化廠可作為旱季時的保命措施,以維持本國活躍的經濟活動,新竹及台南兩地之海水淡化廠已通過環評會議,台灣本島擁有萬噸級海淡廠供應民生用水指日可待,除了期待海淡廠成為台灣多元化水資源供水設施的一環,為台灣穩定供水有所貢獻外,海淡鹵水加值再利用議題一直是環評的重要議題之一,有鑑於此,本論壇邀請官學研各界專家學者及已將海水資源商品化的業界代表齊聚一堂,除介紹國際趨勢外,藉由工研院水科技組及陽明交大環科中心的案例分享,探詢鹵水加值化可行的方向及可能遭遇的困難,為本國有志發展海淡鹵水再利用的廠商提供發展佈局經驗及交流平台。歡迎各位先進共同參與,集思廣益一齊為台灣海淡鹵水加值再利用找到新方向。
參與型式:線上論壇
參加費用:免費
報名方法:線上報名
報名連結請點我
活動報導:2022年淨水聯盟線上會員大會
發布日期:2022-06-14
近兩年受疫情影響緣故,不論是辦理實體活動或是現場訪查皆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會員大會雖受疫情阻攔而改為線上舉辦,聯盟會員仍踴躍報名參與,熱度依舊不減!
淨水技術產學聯盟線上會員大會於111年5月19日早上10:00舉辦,首先由聯盟主持人黃志彬教授針對聯盟運作現況進行會務報告,並公告今年預期舉辦活動,包含智慧水務訓練班、海淡水技術研討會、台灣水週展覽,邀請廠商會員前來共襄盛舉。大會期間亦進行技術分享會,針對含氮廢污水綠色處理、活性砂濾水回收系統、混凝氧化雙效技術進行個別介紹,供廠商會員參考。會後則安排預約制一對一技術諮詢服務,廠商可根據目前面臨的產業發展/商業合作問題及狀況,由聯盟的專家團隊提供解答與經驗分享。
未來淨水聯盟仍會繼續協助廠商會員技術支援/服務、開發新技術、新產品,直至小聯盟計劃結束,進而轉由臺灣水務產業發展協會無縫接軌、持續服務業界好友,優質服務不間斷。
111產學小聯盟計畫執行說明會
發布日期:2022-03-28
本聯盟受科技部邀請,參加3/15所舉辦之「111產學小聯盟計畫執行說明會」進行聯盟經驗分享,會中黃志彬教授分享聯盟經營模式、拓展會員、創造營收、輔導廠商轉型等相關經驗,提供新進聯盟營運參考,現場互動十分熱絡。
歡迎新會員加入淨水技術產學聯盟
發布日期:2022-03-02
歡迎新會員加入淨水技術產學聯盟
發布日期:2021-12-17
歡迎奇輝資訊有限公司與富爾特有限公司完成聯盟會員簽約,加入淨水技術產學聯盟。
2021臺灣水務發展研討會圓滿結束
發布日期:2021-12-7
永續水資源處理技術研討會
發布日期:2021-11-23
本聯盟於11/09受聯盟會員工研院水科技組及中國鋼鐵公司邀請,前往高軟體園區參加永續水資源處理技術研討會,因今年上半年台灣地區罕遇大旱,造成民生用水、產業用水皆面臨缺水危機,新竹及台中皆有水利署所設置的緊急海淡機組,企圖增加不同水源供水,黃志彬教授於會中發表對於現今海水淡化系統前處理及鹵水排放議題的見解,和主辦單位、與會來賓研討台灣海淡所面臨的部分問題;胡啟章教授則提出電化學脫鹽之技術見解及可行性,期以為台灣開發出一新型節能且無膜的海淡技術,拓展台灣新興水源,以維持本國蓬勃旺盛地民生及產業發展。
活動公告:110.12.02(四)2021台灣水務發展研討會,敬請踴躍報名參加
發布日期:2021-11-05
研討會時間及地點
時間:110年12月2日(星期四)下午13:00至下午17:00
地點:君品酒店 (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一段3號)
臺灣水務產業發展協會為促進國內水務產業蓬勃發展,匯聚產官學研的能量,促成商務與技術交流為創會宗旨。本協會每年將舉辦台灣水務發展研討會,本屆大會安排三主題性論壇:智慧水務論壇、水務技術論壇及水務產業發展論壇,並設有新秀發表平台,藉由提供大學實務硏究成果之發表,期望促成產學合作及就業媒合。
指導單位:經濟部水利署
主辦單位:臺灣水務產業發展協會
協辦單位:台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淨水技術產學聯盟、工業技術研究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陽明交通大學環境科技及智慧系統研究中心
報名方式
優先採取網路報名,如以通訊報名,請填妥報名簡章內報名表後email回傳聯絡人
臺灣水務產業發展協會年會籌備小組
聯絡人:楊容姍小姐
聯絡電話:03-5712121分機55529
E-mail:yangjungshan@nycu.edu.tw
活動公告:110年度水利新創基地成果發表會
發布日期:2021-11-04
活動時間:110年11月26日(五) 9:30-12:00
活動地點: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光復校區 環境工程研究所1F 102演講廳(新竹市東區大學路1001號)
參加方式:
*現場參加(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視訊參加(視訊連結將於會前以Email寄送給報名者)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V5maM6
近年經濟部水利署積極推動水資源物聯網技術、給水與供水管理技術與能源整合技術等,除技術開發提升服務效能外,更期待研發技術產業化。
有鑑於水利相關產業從事技術創新大都存在測試場域之需求,爰利用原海水淡化模廠作為技術測試基地,提供測試場域功能,供國內有意願測試、驗證其設備成果的廠商作為研發、展示等平台,並將技術研發成果藉由成果發表會方式,促進國內水利產業技術媒合與交流,以擴大國內產業影響力及曝光度。
歡迎相關從業人員以及對於海水淡化技術有興趣者踴躍報名參加,報名期限至11月24日(三)截止。
歡迎新會員加入淨水技術產學聯盟
發布日期:2021-10-20
歡迎南裕實業與亞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簽約,加入淨水技術產學聯盟。
歡迎新會員加入淨水技術產學聯盟
發布日期:2021-05-28
歡迎基士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聯盟會員簽約,加入淨水技術產學聯盟。基士德科技從事各種水泵、機組及汙水處理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近年來更積極致力成為汙水處理整體解決方案的提供者,特別是智慧水務管理和技術服務,近期也與水務產業發展協會合作推出智慧水務平台,期望加入聯盟後能跨單位聯手打造台灣水務的智慧新篇章。
歡迎新會員加入淨水技術產學聯盟
發布日期:2021-04-06
歡迎愛奇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聯盟會員簽約,加入淨水技術產學聯盟。愛奇智慧科技是以AI教育為主軸的科技公司,由數十位AI專家為核心成員,針對如手機智慧語音助理、自動駕駛車、機器人、智慧醫療,甚至智慧水務等不同領域給予最完整的智慧系統概念教學,並給予最新資訊交流及未來發展趨勢探討,有愛奇智慧科技的加入,環境科技及智慧系統研究中心勢必可以在智慧水務領域大躍進,而以環科中心為運籌基地的淨水聯盟,也將積極努力把智慧水務向廠商會員及有志發展的廠商推廣及擴散,我們一起努力,邁向智慧新世代。
『2021科技創新·產業永續』技術論壇媒合會
發布日期:2021-04-06
本聯盟於3/30受中科管理局邀請,前往中科管理局參加『2021科技創新·產業永續』技術論壇媒合會,會中黃志彬教授針對科學園區介紹聯盟核心技術,如自動反沖洗金屬膜設備、高效能混凝劑、新型次氯酸藥劑、催化氧化/還原型活性碳及活性砂濾應用,期間廣受好評,期望聯盟核心技術除廣泛應用外,更能為台灣水環境多一份助益。
聯盟主持人黃志彬教授在媒合會上給予精彩聯盟簡介及核心技術介紹,演講主題為高科技產業用水改善與排水回收技術
黃志彬教授於媒合會上演講及會場剪影
淨水技術產學聯盟海報攤位
轉發公告:臺灣水務產業發展協會【智慧污水管理(smart wastewater)訓練班】熱烈報名中
發布日期:2021-03-11
各位水務先進您好,
臺灣水務產業發展協會,即將於110年4月21日(三)~4月22日(四)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環工館(新竹)舉辦「 智慧污水管理(smart wastewater)訓練班 」誠摯邀請各界先進踴躍報名參加!
因應近年產業走向智慧化管理,本次課程規劃透過學習人工智慧課程及以實際案例、議題讓學員練習及交流討論,協助業界將智慧科技導入實際水務產業中,從自動化進階提升至智能化,為下一代智能水系統提供明智的運營方針。
課程詳細資訊及線上報名,請連結:https://waot277251423.wordpress.com/
110年04月10日前報名,享有早鳥優惠!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來電詢問,感謝您!
----------------------------------------------------------------------
臺灣水務產業發展協會
助理 賴怡芬
聯絡電話 03-5712121 #55576
手機 0978-672-738
歡迎新會員加入淨水技術產學聯盟
發布日期:2021-01-04
第一屆台灣水務發展研討會紀實
發布日期:2020-12-04
本聯盟主持人 黃志彬教授 以台灣水務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身份辦理首屆台灣水務發展研討會,會中邀請經濟部水利署、台灣自來水公司等水務機關首長進行專題演講。也邀請許多產業界專家,分享新興水務技術及物聯網與人工智慧技術。
轉發公告:109年11月13日 節水推動成果發表會
發布日期:2020-10-30
活動時間:109年11月13日(五) 9:00-12:05
活動地點: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85號B1)
經濟部工業局自民國92年起推動節水輔導及產業用水效能提升相關措施,包括工業用水水源多元化、廢水再生利用研究、節水技術宣導及研發、水足跡盤查及水資源整合等,積極營造產業節水環境,協助廠商提升用水回收率,並導入永續發展的理念,透過用水平衡及循環再利用觀點,連結區內各產業之運作,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以達我國用水回收率提升之總體目標。
為展現本年度工業區內節水診斷輔導及水足跡揭露輔導等績效,特舉辦此次「節水推動成果發表會」,期透過水足跡揭露獲證及廠商節水經驗或技術分享,間接鼓勵區內廠商執行節水措施以提升產業用水效能。
歡迎廢水處理及水回收再利用從業人員以及對於相關工業節水技術有興趣者報名參加,報名期限至11月09日(一)截止。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VXMrDn
附件檔案:節水推動成果發表會簡章
活動公告:2020台灣水務發展研討會,敬請報名參加
發布日期:2020-10-22
臺灣水務產業發展協會將在今年12月3日(星期四)於國立交通大學光復校區舉辦2020台灣水務發展研討會,除精心安排四場大會演講之外,將由三主題性論壇組成,鑑於含氮廢水處理和污泥處置技術之發展為國內水務目前最關切的主題,另智慧水務則為未來趨勢,因此今年以此三項為論壇主題;最後,亦設有新秀發表平台,藉由提供大學實務硏究成果之發表,期望促成產學合作及就業媒合,誠摯邀請各界先進踴躍報名參加。
凡是聯盟會員廠商皆可免費入場,免費參加人數限制:一般會員為3人,鑽石會員為5人,工研院(此次研討會協辦單位)為5人;聯盟會員報名管道請洽莊湘盈小姐(xyc.ev07g@nctu.edu.tw)。
研討會網站: https://waot277251423.wordpress.com/
研討會聯絡人:胡靖宜小姐
電話: (03) 573-1918
E-mail: waotwaot123@gmail.com
活動報導: 2020台灣國際水週展覽
發布日期:2020-10-12
今年因COVID-19疫情嚴峻,全世界如同按下暫停鍵一般,暫緩了各種經濟、交流活動,台灣抗COVID-19可說是超前部署,雖然疫情仍尚未平息,防疫成果是全世界有目共睹,我們何其有幸生長在台灣,在全球航運航、經濟活動大幅減少的情況下,我們仍然可以在這片土地上如同沒有疫情般地持續各種民生、經濟活動。
今年台灣國際水週依舊舉行,雖然疫情的衝擊讓國際商旅人士少了許多,交通大學環境科學及智慧系統研究中心與淨水技術產學聯盟沒有缺席,特別感謝基士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贊助,讓聯盟一同與水務產業發展協會在基士德的攤位上展示環科中心與淨水聯盟的成果,水週會展期間,仍然有眾多四方好友給予聯盟支持,期望疫情盡早結束,也期望淨水聯盟、環科中心及水務協會能在台灣國際水週年年展出。
[轉發公告] 9月23至25日 經濟部水利署台灣國際水週新時代水文化價值國際論壇(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發布日期:2020-08-31
經濟部水利署台灣國際水週新時代水文化價值國際論壇
活動地點: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活動時間:2020/09/23
歡迎新會員加入淨水技術產學聯盟
發布日期:2020-08-28
歡迎新會員加入淨水技術產學聯盟
發布日期:2020-08-05
歡迎佳洪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簽約,加入淨水技術產學聯盟。
家用淨水屬民生用水的其中一環,當自來水從原水端經各級自來水廠處理後,經輸配水管線到各個家庭用戶,為求高品質的飲水及家庭用水,常常需要經過POE及POU淨水處理,台灣的家用淨水產業鏈完整且成熟,而佳洪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知名家用淨水設備及活性碳棒濾心製造商,聯盟成員這次特別拜訪佳洪股份有限公司並與劉董事長、蔡總經理及陳副理探討家用淨水產業未來的發展與走向,期以利用產學聯盟的平台,提升產品競爭力,並讓台灣家用淨水產業,再創一波高峰。
歡迎新會員加入淨水技術產學聯盟
發布日期:2020-05-06
賀! 淨水技術產學聯盟獲得科技部新三年期計劃
發布日期:2020-05-05
淨水技術產學聯盟接受科技部小聯盟計畫補助並成立於2017年,營運至今,已完成第一個3年期計劃,三年來,聯盟主持人及專家、伙伴們致力於輔導廠商技術提升、智財轉移、產品開發、檢測驗證、諮詢顧問等活動,堅守產官學研關係裡,以學研角色來協助廠商增強技術、增進產值,雖稱不上完美,但我們努力的成果,也讓我們榮獲『107科技部產學小聯盟土木能環組績優聯盟』,更讓我們很榮幸地獲得了新的3年期計劃。
恭喜淨水技術產學聯盟,大家加油!
附件:小聯盟專案通過名單
轉發公告:Mekorot商機說明會
發布日期:2020-03-03
水利署函轉駐以色列代表經濟組於以色列國水務公司Mekorot商機說明會所取得之商機及聯絡資訊,為促進台以雙方水利產業交流發展及會員海外商機,轉發會員知悉。請詳參附件。
附件:Mekorot商機說明會
臺灣水務產業發展協會成立大會 圓滿完成!
發布日期:2019-12-06
活動報導:產學小聯盟成果發表暨技術媒合會
發布日期:2019-11-26
績優產學技術聯盟頒獎典禮,科技部陳良基部長與107年度績優聯盟主持人合影
科技部陳良基部長與淨水技術產學聯盟團隊合影
本聯盟榮獲107年度小聯盟績優團隊獎項
淨水技術產學聯盟於小聯盟成果展攤位展示
交通大學產學運籌中心曹孝櫟主任授到場祝賀,並與黃教授合影留念
成果展示導覽期間,黃志彬教授為陳良基部長及邱求慧司長解說聯盟成果
績優聯盟分享時間,黃志彬教授發表聯盟成果及簡介
聯盟主持人黃志彬教授與共同主持人甘其銓教授及林志麟教授合影留念
活動報導:108年度第2次聯盟會員大會
發布日期:2019-11-07
|
參與聯盟會員大會廠商會員及專家合影 |
|
聯盟主持人黃志彬教授為活動開場致詞 |
|
水利署張廣智副總工程司在會員大會時發表演說 |
|
黃志彬教授惠致贈品予嘉賓張廣智副總工程司 |
|
中興顧問社朱敬平副主任於淨水聯盟會員大會宣傳水利新創科技研發及測試展示基地招商說明 |
|
茶敘時間來賓討論剪影 |
|
會議期間來賓討論剪影 |
恭賀本淨水技術產學聯盟獲頒科技部產學小聯盟績優奬
發布日期:2019-10-04
活動報導:台灣國際水週展覽
發布日期:2019-10-04
|
|
|
|
|
|
|
|
|
|
|
|
活動預告:台灣國際水週
發布日期:2019-09-27
水利署今年與外貿協會在世貿一館合辦台灣國際水週展覽,展覽期間為9/26-28,展區規劃分為下列區項:
淨水技術產學聯盟與環境科技及智慧系統研究中心將前往參加台灣國際水週展覽,一同共襄盛舉,並設成果展示區於”水創未來『水利產業主題館』”,展示主題除環境科技及智慧系統研究中心與淨水技術產學聯盟簡介外,另有簡易自來水處理設備(IS Water)、斑馬魚胚胎應用於排水毒性檢測、高效混凝劑及溫泉處理、濃縮與應用等海報展示。當天除專人解說外,也設有IS Water設備、斑馬魚胚胎實體觀察等眾多成果於現場展示,聯盟熱烈期待您的蒞臨與參訪。
更多相關資訊請參考下列網址:台灣國際水週 https://www.taiwanintlwaterweek.com/zh_TW/index.html
活動報導: 會員現地訪視與專業諮詢
發布日期:2019-08-19
本聯盟主持人黃志彬教授於108年8月16日帶領聯盟團隊專家甘其銓教授、林志麟教授、廖國淞博士以及交大環科中心混凝劑領域研究生蔡明瀚、黃敬,前往中華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現地訪視與交流,中華化學沈懷恩副總帶領營業中心、研發中心、營業部及特用化學品部代表出席參與討論,活動中討論熱絡且笑聲不斷,不僅針對自來水場現況及因天候因素造成可能遇到的濁度遽變狀況提出交流,並針對在不同濁度下,PAC組成、運用時機、投藥設備進行詳細地分項討論。中華化學表示不求短期利益,先把產品做好、讓淨水場混凝用藥效能提升的目標,聯盟定會全力支持及協助輔導。
活動公告:歡迎新會員加入淨水技術產學聯盟
發布日期:2019-07-15
歡迎環境與發展基金會及澤維實業有限公司完成簽約,加入淨水技術產學聯盟!
活動報導:廣源紙廠參訪
發布日期:2019-07-01
本聯盟主持人黃志彬教授、交通大學客座講座教授黃金寶教授於6月01日帶領交大淨水聯盟及生物炭研究團隊前往廣源紙廠大甲一廠參訪,廣源紙廠曾獲得5次中華民國企業環保獎的公司,除自行改良生物處理流程外,也將RO逆滲透納入淨水程序以作為最後一道處理系統,大幅提高了廢水回收率,經處理的水體不僅合乎排放標準,且直接排放至農田及溪圳後,環境生態、魚蝦蟹蚌仍蓬勃生長。而紙漿廢棄物則製成RDF再利用,作為廠區熱能來源,經RDF燃燒後的飛灰、灰渣,則經處理後作為水泥原料與混凝土添加料以製成環保再生磚,以增加經濟效益及原物料的利用價值,符合循環經濟概念。
活動宣傳:WASCO創新服務產業聯盟推動說明會
發布日期:2019-06-18
WASCO創新服務產業聯盟推動說明會相關資訊如下,詳情請參照附件。
會議日期及地點:
日期:108年06月26日(星期三)
時間:09:00~12:00
地點:集思台大會議中心達文西廳(B1) (台北市羅斯福路4段85號B1)
報名方式:
傳真、電子郵件或網路報名。
線上報名: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ZdEpV或至環發會網站(http://www.edf.org.tw)最新消息專區查詢。
聯絡人:魏名軍 先生
e-mail:wei@edf.org.tw
電話:03-5910008 分機22
傳真:03-5820231
附件:活動報名表
活動宣傳:泰國曼谷新創水商品展示會
發布日期:2019-06-10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及水資源短缺問題,促使水利產業新創公司蓬勃發展,應用新技術與新模式尋求更具創新及經濟效益的解決方案。水利署與駐泰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合作,於該處”高科技展示中心”舉辦”新創水商品展示會”;另為協助廠商開拓商機,水利署亦邀請國內廠商與當地潛在買家進行面對面商業媒合,提高商業機會及拓展當地廠商人脈。
為強化雙方交流,促進商業媒合,將由駐泰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邀請當地重要官員、台商商會、泰國產業界、以及學術界之友我人士入場參觀。
活動報導:2019 生物炭應用研討會(Biochar Symposium)
發布日期:2019-06-10
恭喜2019生物炭應用研討會圓滿落幕!
在研討會議程下午所舉辦的生物炭論壇,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及業界推廣人士針對生物炭商品化、製程環保、品質檢驗&認證、土壤安全、農業整體策略、農村(社區)推廣及相關法規等議題進行討論,詳情細節已收錄在研討會官方網站,請參考網址: https://biocharsymposium2019.weebly.com/27963212053345732110.html
活動公告:2019生物炭應用研討會(Biochar Symposium)
發布日期:2019-04-12
2019生物炭應用研討會將在今年5月30日於國立交通大學博愛校區聯強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上午議程邀請三位專家學者進行主題演講,包括:美國德拉瓦大學黃金寶講座教授,韓國高麗大學與韓國生物炭研究中心主任Yong Sik Ok教授,以及美國德拉瓦大學Paul T Imhoff 教授,針對生物炭後續環境應用進行演講,期望進行不同層面更具深度及廣度之國際交流。本次除了主題演講外,下午將進行生物炭論壇,論壇邀請不同領域學者專家針對生物炭的應用與挑戰進行雙向對談與討論,亦同步舉辦學生論文競賽,期望藉此機會增進學術互動之蓬勃發展,同時提供獎金及獎狀以資鼓勵。
研討會網站:
https://biocharsymposium2019.weebly.com/
研討會聯絡人: 國立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 莊湘盈小姐
電話: (03)571-2121#55535
手機: 0960-036-268
E-mail:
xyc.ev07g@nctu.edu.tw
活動報導:聯盟108年度會員大會於2/21舉行
發布日期:2019-02-26
本聯盟於2月21日舉辦108年度聯盟會員大會,大會榮幸邀請水利署王藝峰副署長為演講,給予臺灣水利產業發展上的建議,藉由彼此分享經驗與交流,助於未來發展水利產業與南向國家之合作,創造互利共榮合作模式。聯盟主持人黃志彬教授也針對聯盟運作現況進行會務報告,預計將於今年度安排完成所有會員廠商現地訪視與交流,未來預計啟動長期會員及鑽石會員制度,提供給聯盟會員更適化的服務。會後本聯盟邀請聯盟團隊專家擔任顧問,提供一對一專家諮詢服務,以利淨水技術發展與經營策略發展。
活動預告:2019淨水技術產學聯盟會員大會將於2月21日於交通大學環工所舉行
發布日期:2019-02-11
本聯盟將於2019年2月21日於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一樓演講廳舉行2019淨水技術產學聯盟會員大會,邀請經濟部水利署 王藝峰 副署長蒞臨演講,並安排三項淨水相關主題分組座談,誠摯邀請聯盟會員與專家團隊參與年會,大會議程如下,歡迎各位先進蒞臨指導與交流。
註 (1) 「分組座談」將依各會員產業類別分組
註 (2) 需要一對一諮詢的廠商在現場報名即可
賀!本聯盟共同主持人吳志超教授榮任台中市環保局長
發布日期:2018-12-17
本聯盟共同計畫主持人,逢甲大學理學院副院長吳志超教授,榮任台中市環保局長,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1216/1332138.htm
賀!本聯盟主持人黃志彬教授榮獲美國環境工程師與科學家學院(AAEES) 國際榮譽院士
發布日期:2018-11-09
活動報導:會員現地訪視與專業諮詢
發布日期:2018-10-31
本聯盟甘其銓教授於107年10月31日偕同聯盟技術專家團隊工業技術研究院水科技研究組 洪仁陽組長、莊雅茹研究員赴中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現地訪視與技術交流,中懋公司由郭建志、郭育成以及郭育麟等三位經理代表出席。首先由中懋公司簡要介紹廠內回收之氯化鐵廢液特性及應用,並與本聯盟團隊專家討論氯化鐵廢液之回收技術,評估如何減少溶液之不純物提升氯化鐵純度,會中由聯盟專家建議並討論可行技術之比較,包括萃取、純化、置換、電解等方向。
活動報導:會員現地訪視與專業諮詢
發布日期:2018-10-25
本聯盟主持人黃志彬教授於107年10月23日帶領聯盟團隊專家甘其銓教授、林志麟教授以及交大環科中心鄭曉芬博士、趙淑如博士赴中鋼公司進行現地訪視與技術交流,中鋼公司由公共設施處、研究發展處以及關係企業中宇環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派員代表出席,由林聖德處長主持交流會議。首先由黃志彬教授針對聯盟技術發展現況與聯盟研究資源等方面進行介紹,會中並針對中鋼公司提出目前現場操作問題以及技術應用需求進行諮詢與交流。中鋼公司提出廢水物化處理、廢水薄膜處理以及製程管理等三大面向進行討論,其中在電混凝技術、混凝劑自動加藥技術、光電半導體濾膜淨水技術研發、薄膜積垢減緩策略、水廠智慧管理系統以及廢水除氟技術等方面有更深入的討論,聯盟團隊專家分別就其專業領域與應用方向提出建議,交流踴躍。除此之外,中鋼公司對於聯盟新發展之生物炭技術及其於水處理方面之應用深表興趣,未來期望能有更進一步的交流或合作。
聯盟亮點:中華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發布日期:2018-09-21
經淨水技術產業聯盟一年多的技術諮詢與輔導後,中華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華化學)已成功量產飲用水級高效能聚氯化鋁混凝劑,並成功推展至臺北自來水事業處(簡稱北水處),北水處自行測試高效能聚氯化鋁混凝劑處理高濁原水之混沉除濁效能,發現高效能聚氯化鋁混凝劑可快速地將高濁水(>3000 NTU)顆粒物聚集放大形成沉降性佳的膠羽,比傳統聚氯化鋁混凝劑更迅速且有效地移除水中的雜質,雖然每公斤價格約12元,較傳統聚氯化鋁混凝劑高出一倍,但仍然獲得北水處青睞,故北水處已將中華化學生產的高效能聚氯化鋁混凝劑採購規格納入淨水藥劑採購規範內,預計直潭淨水場明年初將採購6000噸高效能聚氯化鋁混凝劑,直接用於淨水處理流程,提升淨水效能及供水穩定性,此舉也將拓展國內自來水事業使用新型高效淨水混凝劑的市場及產值。
活動報導:生物質碳化廠參訪
發布日期:2018-09-20
本聯盟主持人黃志彬教授、李篤中教授於9月18日帶領交大生物炭研究團隊赴蘇澳參訪生物質碳化廠,由碳化廠劉總經理針對設備、流程、建廠以及未來市場佈局進行簡報,黃志彬教授與李篤中教授則針對碳化後產物去向、操作條件與流程、未來環境應用與市場需求等面向提供建議與交流,會後並由廠商安排現場參觀,介紹生物質乾燥、造粒、碳化等設備之現況,雙方交流踴躍,對於學術研究與實務應用皆有增長,可促進日後聯盟推廣淨水端相關技術之應用。
活動報導:淨水技術產學聯盟專家會議於9/11(二)下午舉行
發布日期:2018-09-17
本聯盟於9/11(二)下午2:30-5:00於交通大學環工館舉行聯盟專家會議,由黃志彬教授主持,邀請李篤中教授、胡啟章教授、吳志超教授、鄭文伯教授、陳筱華博士、甘其銓教授、林志麟教授等專家團隊、另邀請專家合作單位工研院共同出席,由洪仁陽博士代表與會,針對聯盟會務、會員服務、未來規劃與預計執行工作等事項進行商討與意見交流,聯盟將建置技術支援網,並由專家團隊分工,以利於進一步瞭解會員實際需求並提供聯盟適時之支援與服務,落實專家諮詢與產業輔導等機制之運作,發揮聯盟應有的角色。除此之外,聯盟將於2019年舉辦亞太脫鹽協會(APDA)以及Biochar Symposium/Forum等國際研討會,除了邀請國內外學者專家,屆時亦將邀請聯盟專家團隊與廠商會員共襄盛舉。
交大與美國德拉瓦大學於2018年6月黃金寶教授訪台期間,在工學院院長、環工所所長的見證下,雙方於交大工學院簽訂研究合作同意書,即將在2019年成立生物炭環境應用研究中心(NCTU-UD Joint Research Center of Biochar for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JRC-BEA);此研究中心在工學院院長、環工所所長、聯盟主持人以及聯盟專家團隊之見證下,於9/11下午產學聯盟專家會議舉行揭牌儀式,為雙方未來學術研究、環境應用以及與聯盟的互動連結揭開序幕。
活動預告-聯盟專家會議
發布日期:2018-07-30
本聯盟將於8/14(二)上午邀請團隊專家,針對聯盟會務與會員服務召開專家會議,歡迎聯盟團隊專家蒞臨。
時間:2018.08.14(二)
地點:國立交通大學光復校區環工館205室
交通大學與美國德拉瓦大學簽約合作成立國際生物炭研究中心
發布日期:2018-06-08
交大環工所於2017年6月與美國德拉瓦大學成立生物炭共同研究實驗室(NCTU-UD Joint Laboratory of Biochar for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LaBEA),針對生物炭(Biochar)製備以及後續環境應用進行雙邊研究與交流,以實驗室研究為基礎運作,培育研究人才並建立實驗室規模,增加國際交流機會,與淨水技術產學聯盟之推動相輔相成,雙方研究交流成果可同時結合台灣、美國產業實際需求,提供最適切的技術諮詢。
交大與美國德拉瓦大學於2018年6月黃金寶教授訪台期間,在工學院院長、環工所所長的見證下,雙方於交大工學院簽訂研究合作同意書,即將在2019年成立生物炭國際研究中心(NCTU-UD Joint Research Center of Biochar for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JRC-BEA),交通大學與德拉瓦大學兩校具深厚的情誼,學術交流合作密切,成立共同實驗室與國際研究中心,象徵兩校密切研究合作的里程碑,未來對於研究、應用、人才培育、國際交流等皆具有學術上之意義且具重要角色。
活動報導:本聯盟年度會員大會於5/31舉行
發布日期:2018-06-06
本聯盟於5月31日舉辦107年度聯盟首度會員大會,此次大會共有19位會員廠商受邀出席,由於大陸工業廢水處理商機大,活動報名踴躍。活動當日聯盟專家教授頒發年度會員證牌之外,更邀請到大陸發展將近5年經驗;勇闖昆山經濟開發區設立分公司的水之源企業周珊珊董事長,以及業興科技潘時正總經理就西進水產業主題演說,提供在場會員西向發展輪廓與經驗傳承。
聯盟技術服務與推廣-與山林水公司簽訂產學合作意向書
發布日期:2018-05-31
山林水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於今年度加入淨水技術產學聯盟、成為本聯盟會員,為與本聯盟密切且強化會員間技術交流,期待共同投入新技術與新市場開發,山林水公司 吳人傑總經理於5月31日出席本聯盟年度會員大會並擔任與談人,會後與交大環科中心 黃志彬教授簽訂產學合作意向書,開展並啟動後續合作與研究,由山林水公司提供產學合作經費,共同為日後生物質炭化及其後續再利用可行性等方面投入研究,為廢棄物資源化等循環經濟尋求新契機。
聯盟技術服務與推廣-崇越電通公司與聯盟實驗室合作
發布日期:2018-05-29
本聯盟媒合崇越電通股份有限公司參與本校鑽石計畫,成為鑽石計畫基本會員,並與環境科技及智慧系統研究中心合作,雙方已簽訂會員契約書,提供會員經費於實驗室運作使用,除了可參與本中心與聯盟提供的技術服務與訓練課程,同時可有效結合聯盟提供之資源,使聯盟設施、技術、空間等各方面之應用進一步發揮其角色與效益。107年5月29日崇越電通公司已將設備進駐聯盟實驗室,為後續產品研發、技術發展以及聯盟會員架橋等方面預作準備,亦提供交大環科中心與環工所學生實習與學習的機會。
賀!本聯盟主持人黃志彬教授獲科技部學術獎最高榮譽!
發布日期:2018-05-28
本聯盟主持人 黃志彬教授獲科技部最高榮譽「傑出特約研究員獎」!科技部 陳良基部長致詞時表示,「傑出特約研究員獎」幾乎要在學術界累積幾十年功力才有機會獲得,個個都是國內科研的典範,且要累積獲得2次傑出研究獎;「傑出研究獎」則是台灣所有學者夢寐以求的獎項,不只要在個別專業領域突出,國際上也要是頂尖才有機會。黃志彬教授亦表示「身為特約獎的得獎者,不是畢業了,而是另一個任務的開始。」詳細新聞內容請參閱連結:
http://news.pchome.com.tw/living/awakening/20180528/photo-15275005874673843009.html
聯盟會員已全數完成續約與簽約
發布日期:2018-05-11
本聯盟今年度19家會員已全數完成續約與簽約!聯盟會員證牌將於5/31會員大會時頒發,新年度一同攜手努力為聯盟開創淨水技術產業交流合作雙贏的新契機!
活動預告-107年度聯盟會員大會
發布日期:2018-05-03
本聯盟將於107年5月31日(四)舉辦「107年度聯盟會員大會」,此次活動將頒發象徵廠商會員與聯盟合作結盟的獎牌之外,亦邀請碧創環保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王軍 董事長兼總經理及業興環境科技(股)公司 潘時正 總經理,就「西向市場大陸發展策略」做深入分析。
敬邀會員廠商與聯盟專家團隊蒞臨,一同擴大我國淨水產業界技術交流與跨國合作的契機,會後亦邀請聯盟團隊專家擔任顧問,提供一對一專家把脈諮詢機會以利技術發展與經營策略互動諮詢。
論壇資訊:
活動日期:107年5月31日(四)
活動時間:10:00-14:30
活動地點:國立交通大學光復校區環工館102演講廳(新竹市大學路1001號)
聯絡人:戴國旭 03-5731918
聯盟技術服務與推廣-崇越電通公司媒合
發布日期:2018-04-24
本聯盟於交大博愛校區實驗一館3F設有專屬實驗室,與環科中心共用120 坪的實驗室及儀器室,提供會員樣品檢測、行政服務與會議交流等空間;自聯盟成立運作以來,聯盟專屬實驗室空間設備已提供各式多樣的技術服務與諮詢交流,今年4月本聯盟媒合崇越電通股份有限公司參與本校鑽石計畫,成為鑽石計畫基本會員,並與環境科技及智慧系統研究中心合作,雙方已簽訂會員契約書,提供會員經費於實驗室運作使用,除了可參與本中心與聯盟提供的技術服務與訓練課程,同時可有效結合聯盟提供之資源,使聯盟設施、技術、空間等各方面之應用進一步發揮其角色與效益。
活動報導:智慧再生水廠推動研議會議
發布日期:2018-04-12
交通大學環境科技及智慧系統研究中心執行經濟部水利署「再生水廠智慧管理科技應用探討及規劃」計畫,107年3月30日於交大博愛校區竹銘館舉行智慧再生水廠推動研議會議,由執行長 陳筱華博士擔任主持人,除計畫執行團隊成員之外,本聯盟會員弓銓企業、科霖儀器、中國鋼鐵以及中龍鋼鐵等四家廠商皆投入參與研議過程。會中針對「再生水廠智慧管理系統雛型規劃」與「智慧水資源管理平台開發規劃」等兩大主題進行綜合討論與意見回饋,作為下階段國內執行再生水廠智慧管理系統規劃及推動之參考。
歡迎新會員加入淨水技術產學聯盟
發布日期:2018-03-23
歡迎弓銓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安通溫泉飯店完成簽約,加入淨水技術產學聯盟!
活動報導:2018生物炭論壇
發布日期:2018-03-12
2018生物炭論壇於3月8日假交大環工所一樓102演講廳舉行,本論壇由交大環工所主辦,交大環科中心與淨水技術產學聯盟協辦,由黃志彬教授擔任總召集人、白曛綾教授與劉晉宏老師共同擔任副召集人,亦為首次學術單位與網路社群共同合作規劃籌辦,不僅為學術研究領域之研討,更為廣大生物炭製造、使用、推廣等各方面實務專家互為交流觀摩的平台。本校 張懋中校長親自蒞臨論壇致詞,同時勉勵並祝賀論壇成功圓滿。
上午論壇一的主題為「生物炭農業的環保效益」,由台灣糖業協會 曹啟鴻董事長擔任主持人,工研院產服中心 李士畦副組長、屏科大水保系簡士濠教授進行專題演講,並由環保署永續發展室 張宣武副執秘、工研院南分院產服中心 簡全基博士共同擔任與談人。下午論壇二的主題為「生物炭在能源與環境之應用」,由張宣武副執秘擔任主持人、高雄科大 董正釱教授擔任論壇主持,山林水環境工程公司 吳人傑總經理、成大化學系 林弘萍教授進行專題演講,並由中研院化學所 羅芬臺教授、嘉南大學環工系 劉瑞美教授共同擔任與談人。除了兩場不同主題的論壇安排演講與討論之外,現場亦規劃生物炭相關產品的展示,以及劉晉宏老師現場演示小型生物炭爐的操作與產碳過程。
本論壇貴賓與參加人員來自產、官、學、研與民間等領域,吸引超過百人參加,演講廳座無虛席,淨水技術產學聯盟會員出席亦相當踴躍,論壇進行與會後等各方面交流皆相當熱絡,來賓對於生物炭展示詢問度高,皆給予本論壇極高的評價與肯定。
聯盟會員續約辦理中
發布日期:2018-02-26
本聯盟於第一年度共計15家會員加入,今年度已於2月開始陸續辦理會員續約與新進會員簽約事宜,除了去年15家會員皆高度展現續約意願之外,第二年度目前已有安通溫泉、弓銓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廠商加入聯盟,簽約辦理中。
活動預告-2018生物炭論壇
發布日期:2018-02-22
交大環工所將於 3月8日(四) 9:30~16:00於交通大學環工所一樓演講廳舉辦生物炭論壇,上午場的論壇主題為生物炭農業的環保效益,下午場的論壇主題為生物炭在能源與環境之應用,當日安排四場次的演講以及會後的與談,歡迎聯盟會員踴躍出席。
活動報導:淨水產學技術交流會議
發布日期:2018-01-16
本聯盟於107年1月15日舉行淨水產學技術交流會議,邀請聯盟服務團隊黃志彬教授、胡啟章教授、鄭文伯教授、甘其銓教授、林志麟教授、陳筱華執行長等六位學者專家,與聯盟會員工業技術研究院、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中龍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兆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淶達科技有限公司、水之源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宇環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科霖儀器有限公司、永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台灣中華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泉佳美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會員共同與會交流,上午為技術分享與交流會議,下午則安排一對一專屬諮詢。
主持人黃志彬教授針對聯盟過去一年的運作與活動進行會務報告,會中由中龍鋼鐵公司 呂學德處長、兆聯公司 林國清技術長、淶達科技 沈世如總經理以及工研院 洪仁陽副組長分別針對公司水處理相關業務推動方向、技術發展與市場探討等方面進行經驗分享與技術交流,同時由聯盟專家團隊提出建議與相關心得,現場討論與交流相當熱絡,會員皆肯定聯盟過去一年的服務,具高度續會意願,與專家團隊彼此更具合作默契與信任程度,期許聯盟未來會務發展與技術推動更上層樓、更加蓬勃發展。
聯盟專家會議
發布日期:2018-01-04
本聯盟於107年1月4日舉行聯盟專家會議,由黃志彬教授主持,本聯盟專家團隊李篤中教授、胡啟章教授、吳志超教授、鄭文伯教授、甘其銓教授、林志麟教授全數與會討論並交流聯盟業務推動與會員加值服務方式,期盼能吸引更多新會員加入聯盟,由聯盟提供更貼近於業界需求的技術服務,聯盟專家團隊與會員之間能有更密切的互動。
活動預告-聯盟交流會議
發布日期:2017-12-22
本聯盟將於107年1月15日於國立交通大學環工館演講廳舉辦淨水產學技術交流會議,當日將邀請15家聯盟會員共襄盛舉,推廣及分享產學界相關經驗。會後將針對會員需求,舉行專屬顧問面談諮詢,歡迎聯盟會員與專家學者蒞臨交流。
活動預告-聯盟專家會議
發布日期:2017-12-22
本聯盟將於107年1月4日下午舉行聯盟專家會議,將針對聯盟運作與未來展望進行討論交流,以期聯盟技術發展與會員服務能更與業界接軌。
邀請演講
發布日期:2017-12-01
本聯盟黃志彬教授邀請越南胡志明市科技大學Dr. B.X. Thanh (Ho Chi Minh City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進行專題演講,針對MBR處理技術與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進行討論,會後並至水之源公司參訪交流。
會員技術服務
發布日期:2017-11-15
本聯盟協助水之源公司進行廠商(染整業、半導體業、化學品製造業)製程排水檢視與改善服務,透過即時性水質檢測與回饋,修正廢水處理物化、生物單元所需調整之參數。
休閒用水產業廠商合作消息
發布日期:2017-10-28
為因應國內對觀光遊憩型態之改變與對溫泉養生觀念之重視,本聯盟甘其銓教授規畫以中醫之五行八卦之概念,利用不同水質特性及搭配中醫療養之方式對使用者提出專屬浴療方式建議,達到全方位健康促進之科學養生,與溫泉業者合作進行溫泉池的設計規劃。
民生用水產業廠商諮詢消息
發布日期:2017-10-26
本聯盟林志麟博士與台灣中華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商討水場採購不同生產方法製造之PACl藥劑特性及儲存穩定性,並指導廠商藥劑使用時機。
生物炭製備與應用參訪交流
發布日期:2017-10-19
本聯盟於106.10.19拜訪台南市官田區公所、官田區農會以及成功大學化學系林弘萍教授,交流並參訪菱角殼炭化與實地應用之過程,討論生物炭化技術與生物炭於廢水處理與提升水質之應用。
工研院委託水質檢測分析
發布日期:2017-09-20
本聯盟接受工研院委託水質檢測分析,共同投入前期研究,並媒合廠商參與現地水質監測sensor穩定性與效能提升評估。
工業用水產業廠商合作消息
發布日期:2017-09-01
本聯盟黃志彬教授與兆聯實業共同合作進行高科技廢水製程藥劑減量與廢水回收相關研究與評估,於106.09.01簽訂雙方合作。聯盟投入研究發展的新技術之一,未來預期可協助高科技廠達到現場加藥減量化與廢棄物減量等目標。
媒合科霖儀器與弓銓企業合作,討論雙方合作事宜
發布日期:2017-08-27
媒合科霖儀器與弓銓企業合作,討論雙方合作事宜。
「淨水技術產學聯盟」積極辦理專利技術移轉
發布日期:2017-08-08
針對淨水聯盟「即時性微生物採樣與定量技術」技術移轉,作為國際海事組織(IMO)國際公約船舶壓艙水微生物檢測之用(針對船舶壓艙水D-2標準,IMO已公佈現行可用之微生物快速檢測方式數種,其中包括ATP檢測法,但未包括本聯盟之專利檢測法),106年8月8日上午由本聯盟陳筱華執行長與台灣檢驗公司(SGS)環境服務部白俊文副理及黃國豪副主任洽談,並請台灣檢驗公司向SGS總部呈報,以敲定技轉事宜。
媒合科霖儀器與弓銓企業合作,將凈水產業系統智慧化
發布日期:2017-08-07
2017年8月7日在國立交通大學環工館201室,媒合科霖儀器與弓銓企業合作,將凈水產業系統智慧化。
交流訊息
發布日期:2017-07-25
本聯盟甘其銓教授帶領台灣廠商至大陸江蘇與中國泰興經濟開發區技術洽談投資事宜。
水處理用藥技術工作坊
發布日期:2017-06-24
在全球水環境日劇嚴苛的條件底下,為了幫助國內相關產業創造優勢並提升產、學、研界之關鍵淨水技術發展,交大成立「淨水技術產學聯盟」,並於本(106)年6月22日舉辦水處理用藥技術工作坊暨NCTU-UD共同實驗室成立揭牌儀式。
交通大學與德拉瓦大學兩校有深厚的情誼,歷經多年討論與規畫,而成立NCTU-UD共同實驗室,此次揭牌邀請到美國德拉瓦大學黃金寶教授、交大環工所的大家長白曛綾所長、交大防災與水環境研究中心史天元副主任及交大環境科技研究中心黃志彬主任見證下宣示成立,共同為NCTU-UD共同實驗室揭牌。此共同實驗室更象徵兩校密切研究合作之新的里程碑。
本次工作坊特別邀請到美國德拉瓦大學黃金寶教授演講「生物碳:一種舊材料的新機會」及北京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中心王東升教授演講「奈米混凝劑的發展與展望」。並於會後與會員廠商進行專屬的顧問面談諮詢討論、交流,獲益良多。
本次活動啟動了「淨水技術產學聯盟」的推廣運作,未來每季將陸續協助聯盟會員廠商進行訪視輔導及專家諮詢,並會有一連串的技術研討會提供會員廠商參與,期望提升台灣水環境產業及帶動產品與服務品質及技術競爭力之顯著成效。
圖一. NCTU-UD共同實驗室成立揭牌,由左至右分別為:交大環境科技研究中心黃志彬主任、美國德拉瓦大學黃金寶教授、交大環工所白曛綾所長及交大防災與水環境研究中心史天元副主任。
圖二. 交大環境科技研究中心黃志彬主任為活動開場致詞,勉勵水環境產業更進一步。
圖三. 本次活動貴賓,由左而右為:交大環工所張淑閔教授、北京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中心王東升教授、交大環境科技研究中心黃志彬主任、美國德拉瓦大學黃金寶教授、交大環工所白曛綾所長及交大防災與水環境研究中心史天元副主任。
敬邀出席「水處理用藥技術工作坊」
發布日期:2017-06-14
時間 : 106/ 6 / 22 (四) 上午 9 點30 ~ 下午 15 點30分
地點:交通大學環工所102演講廳 (新竹市大學路1001號)
請於6月16日前至線上報名:「https://goo.gl/EDcToc」
交流訊息
發布日期:2017-05-08
本聯盟黃志彬教授及林志麟教授帶領台灣廠商一行6人至大陸亞洲最大硫酸鋁企業三豐集團考察及洽談合作事宜。
淨水技術產學聯盟第二次推廣交流會議-休閒用水技術聯盟於2017年4月27日于嘉南大學溫泉中心舉行
發布日期:2017-05-02
時間 | 106年 4月 27日(星期四) 14:00~16:30 |
地點 | 嘉南藥理大學 臺灣溫泉研究發展中心四樓會議室 |
主持人 | 黃志彬 講座教授、甘其銓教授 |
聯盟團隊出席人員 | 黃志彬 講座教授 |
出席廠商(詳見簽到表) | 泓發樂活氏水科技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安通溫泉飯店、利溢豐實業有限公司、科霖儀器有限公司、泉佳美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弓銓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捷思環能有限公司、恆和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汎佳企業社、下巴陵溫泉、中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嘉南藥理大學、科技部小產學聯盟計畫辦公室。 |
會議流程 | 14:00~14:10 主席致詞 (黃志彬 講座教授) 14:10~14:30 聯盟介紹 (甘其銓教授) 14:30~15:00 Q&A討論時間 15:00~16:20 技術介紹及意見交流 16:20~16:30 參觀 |
召開「淨水技術產學聯盟推廣交流會議」,18家廠商代表出席
發布日期:2017-03-17
會議時間:106 年3 月17 日 下午2:00~4:00
會議地點:國立交通大學博愛校區實驗一館一樓會議室
(新竹市博愛街75 號)
主席: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 黃志彬 講座教授
敬邀出席「淨水技術產學聯盟推廣交流會議」
發布日期:2017-03-07
淨水產業技術聯盟網頁上線
發布日期:2017-02-20
      國內水資源開發及節約需求日益提升,其中民生用水、工業用水及休閒用水都面臨缺水或水質不佳之問題,針對此一重大社會經濟議題,本聯盟團隊所掌握之淨水技術,適可提供因應方案。
      有鑑於此,國立交通大學在科技部支持下,成立「淨水技術產學聯盟」,並以「國立交通大學環境科技與智慧系統研究中心」(簡稱環科中心、ETSS)為聯盟運籌基地,整合國內前瞻之淨水技術,並集合以專業人才的技術推動,緊密配合水資源相關產業實務需求,將核心淨水技術透過專業輔導與策略合作等方式,擴散至產業界,以提升水資源相關產業「產品」與「服務」品質及技術競爭力。
      此一聯盟除解決國內水資源利用所面臨之重大問題,更具體創造產業價值,以及協助產業界技術升級,開展商業發展空間。未來「淨水技術產學聯盟」服務之主要產業類別包括民生用水、工業用水及休閒用水三大產業。針對各產業別,著重發展之技術項目分列如下:
      國內自來水普及率已達93%左右,供水人口達2200萬人之多,每日供水量多達1100萬噸,民眾對自來水處理效能及供水品質要求日益增加,自來水處理核心單元在於混凝及過濾,本聯盟研究團隊具有執行水利署及自來水公司委託研究計畫之豐富經驗,自1997年開始長期致力於淨水場單元操作效能提升及淨水處理技術優化之研究工作,對自來水處理技術及操作實務相當了解,且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現階段預計可即時推展至民生用水產業之核心技術包括高效能混凝劑生產技術、抗菌濾料製造技術以及淨水污泥鋁回收再利用技術。
      國內工業用水需求量隨著產業發展逐年增加,而工業用水之水質要求則愈來愈嚴謹。在供水量無法提升的限制下,工業用水效率提升已是產業界多年來不斷努力提升的目標。工業用水效率提升包括製程節水及使用後的排水處理、回收等。高科技電子產業為國內六大耗水行業之一,高科技產業廠商已被要求需達一定比率以上之製程回收率,並特別針對新設廠商,以較高回收率之標準要求遵循,且以回收率達成目標與否,作為評估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租稅獎勵之參考指標,如此對於產業用水處理與管理來說確實更具有迫切的需求,本聯盟透過歷年來工業用水與工業廢水相關處理等研究計畫,針對高科技產業與傳統產業廢水特性與用水需求開發處理技術與適用模組,並已申請專利,實際應用於高科技產業的用水改善與排水處理,輔導廠商達到節水回收的目標,並降低藥劑使用成本。現階段發展成熟且可即時推展至產業界之核心技術包括製程用水回收技術、製程排水處理及回收技術以及電半導體電極及光電濾膜脫鹽、脫色技術。
      近年來由於國民所得提升及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加上政府周休二日的實施,使得休閒活動越來越被重視,泡溫泉、游泳及Spa按摩則為近年來盛行的休閒活動之一。泡溫泉、游泳及Spa按摩皆屬於耗水量大的休閒娛樂活動,因此在循環淨化再利用並兼顧水質方面的衛生維持必然重要,水質狀況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顧客的身體健康及意願,故水質不良對使用者來說不僅喪失了休閒娛樂的意義,更有可能導致使用者身體不適。
      休閒用水的循環淨化與衛生維持對產業發展相當重要,聯盟專家長期輔導溫泉業者開發相關技術及產品,對溫泉產業用水需求了解相當深入,目前提出三項新穎且可應用於休閒用水產業之產品及技術。
      過去數十年來,國內傳統淨水場普遍使用硫酸鋁(Alum)作為淨水用混凝劑,為了增加移除水中污染物之成效,近二十年來,淨水場廣泛地使用聚氯化鋁(polyaluminum chloride, PACl)混凝劑。依據104年臺灣自來水公司及臺北自來水事業處PACl混凝劑使用量統計資料顯示,國內兩大自來水事業所轄之淨水場對PACl混凝劑之需求量約60,000 公噸,主要由永吉、中華化工、惠盛、串昌、東展、大軒等六家廠商生產供料。
      由於PACl的合成技術主要是藉由添加鹼劑,使含鋁溶液中之單體Al離子預先水解,經由控制鹼化度、總鋁濃度及反應速率製備高含量Al13之PACl,故PACl的製備過程中的控制參數及技術決定PACl產品中之Al13成份高低。目前國外已將PACl化學合成和電化學原理進行綜合運用,建立了新型高含量Al13之PACl混凝劑的合成方法,透過選擇適宜的陰極材料、強化溶液傳質效能、優化電化學反應器構造等,可有效抑制極化現象、提高電解合成效率的方法,開發出具有低電壓、高電流特性工作狀態的多極並聯連續電解合成高Al13含量之PACl的設備系統,其具有電流效率高、易於進行參數線上調節、陽極鈍化程度低、極化現象小等突出特點。同時,中國大陸亦開發了一系列的PACl混凝劑合成程序,利用高溫高壓方式有效地控制水解聚合過程,降低了生產成本。另外,高含量Al13之PACl混凝劑合成設備還具備了產品出料和進料的動態平衡,並可線上隨時調整製備溫度,設備可用於現場製備,也可以用於商用PACl的合成。在最佳條件下,透過小規模連續生產系統,製備出鹽基度(OH-/Al3+)在2.2以上、Al13高於65 %、Al2O3含量為10 %以上的液體聚氯化鋁產品(臺灣自來水公司,2007)。此兩種製備高含量Al13之PACl混凝劑之方法均已實廠化,可大規模生產淨水處理所需之PACl,達到節省採購PACl混凝劑成本,提升淨水場營運效能之效益。然而,目前國內現有聚氯化鋁製造商大都使用高溫高壓法製備PACl混凝劑,缺乏產製高純度PACl混凝劑之合成技術,故PACl產品品質參差不齊,另,大多數淨水場使用之PACl混凝劑中,Al13含量偏低(<30%),其生產程序缺乏明確的科學理論基礎。
      本聯盟主持人黃志彬教授團隊2007年曾執行過臺灣自來水公司「高純度Al13混凝劑之混凝特性及製備研究」,並成功改良傳統化學法加鹼滴定方式,穩定控制傳統PACl生產過程之鹽基度,研發出有效處理國內淨水場原水之高純度聚氯化鋁(high-purity PACl)混凝劑,其鹽基度可達2.2以上,較一般傳統PACl混凝劑之鹽基度高,且含有高達60%以上的聚鋁(Al13)成份,使用此高效能PACl混凝劑可節省原水淨水過程之加藥量,同時降低淨水場出水之殘餘鋁含量,特別是使用高純度PACl混凝劑處理高濁度原水時,可大幅減少約30~50%污泥量。此研究成果獲得臺灣自來水公司重視,自2010年開始全面檢討PACl混凝劑之淨水效能,要求合約廠商提升PACl混凝劑品質及淨水成效,並由黃志彬教授研究團隊積極輔導國內主要生產食品級PACl混凝劑之中華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提升其生產PACl混凝劑之Al13比例達50%左右,以增強水中污染物(如顆粒及有機物)之聚集能力,原水之污染物即可快速沉降分離,達到淨化水質之效果。另一方面,強化PACl混凝劑之淨水效能及加藥控制可有效降低淨水場清水鋁含量,避免超過飲用水標準限值(0.2 mg/L as Al),以降低出水水質超標之風險,保障民眾飲水安全。此外,聯盟成員鄭文伯教授亦曾以超音波震盪輔助加鹼方式,利用音波振盪方式將微蠕動幫浦擠壓滴出之NaOH溶液液滴,瞬間破碎成更細小之微滴,使 OH- 離子以最均勻的方式進入鋁溶液中與 Al3+ 離子反應,避免 NaOH 液滴因直接加入鋁溶液中,產生局部過飽和現象,造成過多之低電荷大分子膠體鋁,甚至無混凝能力之Al(OH)3 固體的生成,利用超音波加鹼技術,可讓國內製造商在製備PACl之過程反應更均勻及降低過飽和反應之情形發生,並可有效縮短製備時間。
      傳統淨水場通常以石英砂為濾材,此種濾料材質無法抑制微生物之生長,當水場處理含藻原水時,混沉程序無法去除之藻類進入快濾池後,因為藻類細胞內含有機物質,可作為天然原水中各式微生物之營養源,故濾池遭藻類堵塞後,微生物(如細菌)容易在濾料表面繁殖,造成濾料上之生物膜數量急遽增長而堵塞濾料間之孔隙,此種生物性積垢(bio-fouling)不容易藉由反沖洗移除,會延長濾池之反沖洗時間。傳統濾料之濾池隨著操作時間的增加,濾料表面之生物積垢逐漸增大,於早期過濾所形成之生物積垢對過濾水水質的穩定仍有良好的成效,但當過濾時間增長,生物積垢會嚴重堵塞濾床,降低濾池的過濾成效。國外早有將金屬氧化物作為抗菌濾料(anti-microbial filters)應用於飲用水處理成功之研究及實際案例(Byun et al., 2010; Van Halem et al., 2009; You et al., 2005),如銀塗料,因銀塗料可對於生物之附著生長有好的抵抗作用(Bielefeldt et al., 2009)。陶瓷銀過濾器亦可過濾水中之原蟲,抑制其生長。另外,研究亦指出金屬氧化物(如鋁氧化物)可藉由顆粒表面與蛋白質間之靜電斥力,降低家庭飲水過濾器之有機積垢,以阻絕微生物滋長,故金屬氧化物亦可作為抗生物之濾料(Yeu et al., 2009)。此外,國外研究證實二氧化錳濾材抵抗有機積垢(organic fouling)之程度優於二氧化鐵及二氧化鈦(Byun et al., 2010),或者使用零價鐵顆粒作為濾材亦可有效去除飲用水中病毒及降低其活性,以降低後續消毒所需之加氯量(You et al., 2005)。綜合上述,抗菌性高之金屬材質(如銀及零價鐵),可作為良好的抗生物濾材,但由於其材料昂貴不適用於淨水場大量使用,僅適合作為家庭小型飲水過濾材之用。雖然鐵氧化物、鋁氧化物及鈦氧化物亦均能在過濾程序中減少有機積垢,可有效減少生物生長所需之食物,抑制生物生長,但這些金屬氧化物在催化氧化作用抵抗有機積垢之能力均不如錳氧化物,且無法直接應用於自來水廠過濾產水上。
      本聯盟主持人黃志彬教授團隊曾於2010年執行國科會「低濁含藻原水最適處理藥劑及濾材之研究」,進行抗菌濾料開發及應用研究,近年來實驗室及淨水場現地研究證實以高錳酸鉀活化之錳砂可作為自來水處理之抗菌濾料(鄭,2014),且抗菌濾料效能之關鍵在於高錳酸鉀活化之濃度,活化錳砂濾料可有效殺死水中微生物(如大腸桿菌),明顯降低生物性堵塞之程度(林,2014),減少濾池反洗頻率及廢水產生量,提升傳統濾池操作效能,以活化錳砂作為抗菌濾料之生產成本較國外進口之抗菌濾料低,且可重複使用,符合國內飲用水淨水用藥劑規範,無須另外向環保署申請使用,兼具經濟及實用價值,尤其是以地下水為水源之水場通常使用錳砂作為濾料,若使用活化錳砂處理含錳地下水,可使錳離子在其氧化錳顆粒表面產生自媒催化,形成錳氧化物沉澱,以去除錳離子,且可降低快濾池濾料生物機垢之潛勢。雖然國內生產製造淨水用濾砂之廠商(如千昌股份有限公司)對於抗菌濾料開發相當有興趣,但卻一直無法掌握抗菌濾料製備之關鍵參數,故若能將活化錳砂生產製造技術推廣至國內產業界,則可建立國內製造商生產抗菌濾料之技術。此外,國內廠商對於淨水用濾材效能之測試能力較為缺乏,本聯盟成員吳志超教授過去曾於2012年執行自來水公司「過濾及反洗效能評估方法之建立及試行」委託研究計畫,建立國內淨水場濾砂過濾效能及品質測試方法,可協助廠商鑑定及分析生產之濾料效能及品質,以增加淨水用濾料之產品價值。
      根據水利署統計,全國簡易自來水場約有900座,每日供水量在300~3,000立方公尺之簡易自來水場約有450座,依據自來水法第110條規定,簡易自水事業係由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訂定自治法規管理,但地方主管機關礙於資源不足,簡易自來水事業無法有效管理,影響水質安全,且因位處偏遠,管理維護人員不足及欠缺專業技術。此外,國內簡易自來水場主要處理單元包括混凝、沉澱、過濾、消毒等,其中大多數簡水場僅有沉澱或過濾單元,甚至僅有消毒單元,其處理單元設備及管線大多簡陋老舊。本聯盟主持人黃志彬教授研究團隊自2013年起協助水利署執行臺灣18個縣市政府簡易自來水管理單位之業務督導查核(水利署,2013),對簡易自來水用水問題掌握相當清楚,並由本聯盟成員林志麟博士負責辦理臺灣本島北、中、南、東各區偏鄉或高地簡易自來水場之淨水單元操作示範及教育訓練,提升簡易自來水場管理人員之水處理專業知識及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偏遠地區簡易自來水場設施單元無法自動化操作,多數水場均仰賴單一人力巡迴操作,且設施容易損壞而失去淨水功能,尤其是無法處理颱風或暴雨期間之高濁度原水問題,同時簡易自來水場大都採不加氯方式供水,用戶用水之大腸桿菌群密度及總菌落數時常超過飲用水水質標準限值,造成簡易自來水地區民眾用水常面臨無水可用或存在飲用水水質安全問題。因此,為了改善簡易自來水水質問題,黃志彬教授與聯盟成員李篤中教授在執行水利署「公共給水高級處理程序之薄膜技術建立」計畫中共同開發供水量達10 m3/day之簡易自來水薄膜過濾系統(IS Water),I是指Instant(立即),S是指自給自足(Self-sufficiency)及節能(Saving-energy),IS Water模組已成功應用於改善臺灣本島部份農村或山地地區簡易自來水供水水質。IS Water模組採用國內自行研發之聚四氟乙烯(PTFE)微過濾(MF)膜,簡易自來水場改採IS Water薄膜過濾模組淨水,可去除水中大部份的濁度物質,過濾簡易自來水水源之污染物,IS Water模組並具備定期自動薄膜清洗功能,在不加氯消毒之情況下,模組出水濁度及生物性指標均可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達到水質淨化功效。現階段兩套IS Water模組仍放置於台中市和平國中及新北市橫山國小校區內運轉中,在遠端監控操作方式下,持續協助校方改善生活用水水質。此薄膜淨水自動控制技術因操作簡易且維護便利,操作用電量低,操作成本較一般傳統方式製備的MF膜模組便宜且耐用,IS Water模組未來技轉廠商之可行性相當高,可創造國內新的簡易自來水事業營運商機及擴大淨水設施市場,提升民生用水產業之技術品質及產值。
返回前頁      淨水場因於水處理混凝程序中添加鋁系混凝劑(如PACl或Alum),產生大量淨水污泥,企業若可回收污泥中之鋁金屬,將可再利用製成混凝劑,增加淨水污泥處理之附加價值。由於存在於淨水污泥中的氫氧化鋁是兩性物質,可溶於酸性或鹼性溶液中,因此也是含鋁污泥回收鋁鹽的最主要研究方向。以硫酸回收鋁鹽時,pH值越低時,酸化溶解汙泥中的鋁鹽能力越強,但相對的鋁鹽回收成本及操作不安全性也越高。使用氫氧化鈉時溶液pH值範圍在11.2~11.8之間會出現高的回收效率,但鹼溶的過程也會造成污泥中有機物的大量溶出,不利於鋁的回收,因此近年來的研究仍以酸溶為主。而若要回收高濃度Al3+,必需加入大量的污泥和無機酸,造成後續的固液分離過程需要較大的成本,因此基於經濟效益考量,在適當污泥濃度下,能所溶出的鋁鹽濃度通常也只有數百mg/L至數千mg/L,距離商業化的數萬mg/L仍有一段差距。相對的,若以離子交換樹酯進行回收則又無法濃縮至高濃度(Dhage el at, 1985),因此近年來有部份研究以薄膜方式進行回收,有學者以組合膜(composite ion exchange membranes)回收Al3+,選用對鋁離親和力強的薄膜,抓取鋁離子後再進行萃取,但此方式無法濃縮至極高濃度Al3+,且組合膜在商業上目前還無法大量推廣。
      為了得到高濃度之鋁離子並進行回收再利用,近年來本聯盟成員鄭文伯教授研究團隊共發展出三種實際之應用方式,其中兩項已獲得發明專利。三種新製程分別是:(1)應用普通家庭用之低價格商業化nanofiltration(NF)膜組對受Donnanexclusion排斥作用的特性,有效截留淨水污泥酸化溶出之低濃度鋁離子並加以濃縮,達到回收再利用之目的。(2)利用淨水汙泥中存在的鋁化合物與高濃度氨廢液進行銨明礬的製備,這在化學混凝汙泥再利用或高濃度氨廢液處理方法上,是一種全新尚未被開發的應用方向。(3)採用隔膜電解法同時分別將陽極及陰極電解槽的水電解成pH<2的酸性溶液及pH>12的鹼性溶液,使電解槽之pH值分別達到溶解污泥中鋁鹽之條件,將含鋁污泥中的Al(OH)3固體分別在陽極及陰極電解槽中以Al3+及Al(OH)4-方式溶出,含鋁之酸性及鹼性溶液過濾混和後可回收高純度之Al(OH)3固體作為混凝劑原料使用。淨水污泥回收鋁再利用相關技術專利包括含鋁污泥之鋁鹽回收濃縮方法與系統(中華民國發明專利I 415950, 2013)及使用隔膜式電解法從混凝污泥中回收鋁鹽(中華民國發明專利I 421213, 2014)。
      上述技術可作為自來水廠化學混凝污泥之處理技術發展之參考,發展成可行且經濟性的回收再製混凝劑方式,除可有效解決自來水廠每年15萬噸污泥必需之處理問題外,亦可節省操作成本,同時酸化及鹼化過程亦可降低污泥之產量。現行自來水廠混凝污泥每公噸淨水污泥之再利用代處理費視投標廠商數、淨水污泥之化學組成及淨水場地理位置而介於三百至一千元不等,已成為自來水營運主要支出費用之一。且少數地理位置較偏遠之淨水場,有時會遭遇無廠商願投標代處理之窘境,而使淨水污泥代處理費用更加高漲。本聯盟推展之淨水污泥溶出鋁回收再利用技術解決的問題具有實用上之需求,且技術具有安全、方便之特性,將來應極具有商品化之潛力。
      由於高科技產業發展蓬勃、科學園區紛紛設立,其中仍以半導體、光電為主要發展產業,隨著產能的擴增,其產生的廢水量有增加的趨勢,半導體業產生的廢水大致可區分為蝕刻廢水、光刻廢水、逆滲透廢水、離子交換樹脂廢水及化學機械研磨(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CMP)廢水等等。其中CMP廢水因含有大量的奈米級微粒,在處理上較複雜,是目前半導體產業廢水處理最常遭遇的問題。CMP研磨廢液及後段清洗廢水,其成份除了奈米級顆粒之外,亦可能含有Cu、W、Ti、Ce等重金屬及其他未知成分;CMP廢水約佔半導體製程總廢水量之30~40% (江,2005)。
      現今半導體廠多以傳統化學混凝/沉澱法、薄膜處理法單獨處理CMP廢水或是納入氟系、酸鹼廢水合併處理。但這些方法於實際操作時皆遭遇一定程度上之困難:傳統化混程序中常有加藥不易控制的問題,且於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污泥,造成後續處理的負擔;薄膜單獨處理則有容易阻塞導致通量下降且反沖洗次數頻繁等問題;近年來以薄膜分離處理CMP廢水的相關技術包括微過濾(MF)、超過濾(UF)及陶瓷過濾等已經被大幅採用而併入氟系廢水處理將會產生H2O2及NH4OH氣體,導致氟化鈣顆粒上浮、混凝效果不佳。部分高科技廠會將經過薄膜分離處理後的放流水加以回收,做為冷卻水塔的補充水、洗滌塔清洗水或一般清洗用途等次級用水,因而提高水的整體利用效率與廢水回收率(陳,2004)。本聯盟主持人黃志彬教授研究團隊過去幾年曾參與並投入科學園區半導體廠商CMP廢水處理技術開發,並與園區廠商建立合作與信任基礎,已輔導廠商處理 CMP 廢水以及後續水回收等問題(Huang et al., 2004; Den and Huang, 2005; Den et al., 2006)。
      工業廢水中的矽酸濃度隨製程而異,對於半導體產業的化學機械研磨(CMP)製程而言,由於製程中使用大量的非晶形矽石(amorphous silica),故其CMP廢水中溶解了大量的矽酸(約 80~140 mg SiO2/L),本技術利用鋁或鐵之水合氫氧化物膠羽吸附水中矽酸,特別是關於利用膠羽隨pH相變之過程解決矽酸吸附飽和的問題,可有效降低水中矽酸至目標濃度,且不需另進行再生動作,同時,水中固體二氧化矽亦可被有效捕捉。國內外目前無任何技術可解決矽酸吸附飽和的問題,其所使用的吸附劑不是拋棄,就是得經過再生,再生效率一般也小於60%。本技術特點在於有效降低水中矽酸濃度,且吸附劑可不斷重複使用,以解決矽酸吸附飽和的問題。吸附劑為鋁或鐵之氫氧化物,其中吸附劑之加藥來源可為硫酸鋁、氯化鋁、多元氯化鋁、鋁酸鈉、氯化鐵、氯化亞鐵、硫酸鐵、硫酸亞鐵等化學藥品之任何水合態。處理後工業廢水的矽酸濃度若能小於5 mg/L,則可以回收至純水製造系統,而不侷限於空調冷郤用水而已,這對CMP廢水(含70~120 mg/L溶解矽酸)的處理回收是一大突破,此技術已獲得中華民國專利(第I 300058號)。
返回前頁      除了CMP廢水之外,含氟廢水亦為半導體廠內主要的廢水來源,約佔全廠總排放量約30~50%,其主要來源為晶圓清洗及濕蝕刻時使用氫氟酸後所產生的廢水、回收水系統中再生樹酯後所產生之廢水及機台端局部廢氣處理設施(local scrubber) 和中央廢氣洗滌塔(central scrubber) 所排放廢水。目前國內外處理含氟廢水的技術主要是以化學混凝法、流體化床結晶法為主,處理低濃度含氟廢水則以離子交換法與吸附法為主,此外尚有許多替代性技術陸續發展中,包括逆滲透法、電混凝浮除法、晶種迴流法等(謝,2006),針對目前用來處理含氟廢水的技術相關研究包含化學沉澱、離子交換、流體化床結晶法等,目的皆為提升含氟廢水的處理效能。一般多採用加藥(如CaCl2或Ca(OH)2)、混凝、沉澱的傳統處理方式來去除廢水中的氟離子,然而,除了氟離子之外,含氟廢水含有磷酸、硫酸等混酸皆可能與氫氟酸競爭鈣鹽,為了達到放流標準常常需要添加過量的氯化鈣並會產生大量的污泥,且其含水率高達60~80%(鍾,2008);過量加藥對氟離子去除並無經濟效益、且增加處理成本,由此可知含氟廢水處理所需之化學藥品為總廢水化學藥品費用之主要支出,因此針對含氟廢水來源進行適當的分流與妥善的加藥控制為氟系廢水處理的重點之一。不同濃度的含氟廢水妥善分流亦為含氟廢水處理的重點,可有效的提升處理效率,並降低加藥成本。
      本團隊所研發之廢水除氟技術主要是在含氟廢水中提供適量碳酸根離子,在鈣鹽加藥前,調整pH於適當範圍,加入適量碳酸鹽後,加入所需鈣鹽,可產生「氟化鈣-碳酸鈣」之共沉物,有效放大顆粒,待反應完畢後,視所需處理效率可選擇直接進入沉澱式固液分離槽,或進入以鋁鹽混凝之混凝槽中,進一步混凝放大顆粒,可有效放大顆粒至mm級,其後可自由選擇採重力式固液分離或薄膜固液分離。本技術特點為 (1) 放大含氟廢水中之奈米級氟化鈣顆粒,且能令其原有之表面電性趨近於零,如此,後續不論採用何種固液分離單元皆能有極高的效率;(2) 可在不更動現有硬體設備狀況下大幅提升含氟廢水處理效能;(3) 可解決氟化鈣顆粒過小難以固液分離的問題(不論是重力式抑或是薄膜分離),同時可解決其表面電位為正而令混凝劑加藥過量的問題,即能維持殘餘氟在法規標準以下,又能節省加藥;(4) 廢水中產生「氟化鈣-碳酸鈣」之共結晶,在適當之pH及碳酸鹽劑量控制下,可將此共結晶粒徑放大至數十甚至數百微米以上,若再加入少量之混凝劑,即可放大廢水中之膠羽平均粒徑至1,000µm左右,採重力分離則可快速沉降,採薄膜分離則水通量大且不易堵塞。此技術已獲得中華民國專利(第 I 293065 號),可廣泛應用於所有製程中將產生氟系廢水的高科技產業,透過加藥控制以及固液分離等技術,可有效提升顆粒去除效率並節省加藥成本,該技術亦與工研院、水之源公司合作開發與推廣,廣受園區業者採納。
      工業廢水處理後使其符合排放或納管標準為廢水處理的基本要求,然而,經處理後的工業廢水若能再依其水質特性與再利用途徑使其再生回收,對於水資源短缺的現今環境而言已是國際發展趨勢。104 年行政院會通過之「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草案中,擬定工業廢水整體回收率提高至八成及工業用水全面取自再生水為長期目標,因此,開發適用於台灣環境的水資源再生技術已是迫在眉睫。水再生技術之目標為脫鹽,意即去除水中的鹽類、氮、磷及有機物等溶解性固體物。
      電容去離子(capacitive deionization, CDI)是近年興起的脫鹽技術,農業迴歸水、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之總溶解性固體物濃度約在3,000 mg/L以下,皆屬半鹹水之鹽度範圍。目前應用於半鹹水之脫鹽技術有低壓逆滲透(low-pressure reverse osmosis, LPRO)、奈米過濾(nano filtration, NF)及電析法 (electrodialysis, ED)等,此三種技術皆為利用薄膜將水分子與其他雜質分離,RO與NF係以壓力使水分子通過薄膜,ED 則是以電力為驅動力使鹽類離子穿透陰陽離子交換膜而將離子收集至濃縮液。傳統污水回收技術以RO薄膜過濾為主,但壓力幫浦的使用提高了系統能耗,且薄膜成本高又易產生積垢之問題,即使將RO與倒極式電透析結合應用,仍無法完全避免使用化學藥劑清洗薄膜造成二次污染,以上均屬目前技術無法完全克服之缺點。CDI以電場將水中離子移動至多孔性電極暫時被吸附儲存,待吸附飽和後再斷電或倒極使其脫附,該系統結構簡單可於常溫常壓下操作,同時能避免昂貴薄膜及額外清潔用化學品的使用,既可彌補目前技術缺陷又具成本效益且低能耗,因此被認為是最有潛力的脫鹽技術。然而目前CDI所用之電極,大多仍面臨鹽類吸附容量不足、電極面積無法放大及量產化的瓶頸;另外改良之模組系統應用至實廠操作等方面,已進一步的研發與驗證中,預期能提高CDI處理廢水的成熟度(莊,2013; Pan et al., 2005)。活性碳為低成本與高比表面積的電極材料,也常被應用於CDI技術中,但常因導電性不足,使得電吸附容量較低,碳黑因其價格便宜與導電性強,且於電極中適度的添加碳黑可增強電容以及脫鹽效果;近年常用的CDI模組型式為flow-by模式,且多為平板型電極型態,黃志彬教授研究團隊新創一種濾網型電容電極,並將構成濾網之金屬線,披覆新複合碳機能材料,使碳材料完整包覆於金屬線上,可大幅提高電極吸附離子之有效表面積並應用於flow-through模組中,兩個結合應用可提高電極的反應面積與縮短模組間隔距離,且濾網型電極能加速離子吸附,節省離子從電極空隙擴散進入多孔性碳材的時間。
      本聯盟主持人黃志彬教授曾與康淳、兆聯等廠商投入高科技產業製程用水技術研發,並已在科學園區半導體廠具有輔導與應用實績,確實可降低廠內超純水系統運轉與耗材成本,作為高科技廠年度歲修與用水計畫的評估依據。
      本團隊之節能高效電混凝技術可去除水中之離子、色度、油脂、溶解性有機物、毒性物質、放射性物質、細菌等污染物質,主要應用於工業廢水處理及回收,亦可應用於含有特殊污染物之廢水處理及回收。相對於傳統混凝技術,電混凝技術之主要優勢為免用化學藥劑(減少大量污泥產出)即可有效進行自來水、生活污水、工廠製程水、工廠廢水、礦場廢水、農業廢水、土壤地下水污染處理及回收。本研究團隊引用之節能高效電混凝技術除大幅改良傳統電混凝技術耗電高、維修成本高、維修不易之缺點外,更大幅提升對於污染物質的去除率。經成本計算,節能高效電混凝技術應用於工業廢水回收,其成本可低於自來水購置費用,更低於水源開發之費用。
      節能高效電混凝技術可選用鐵電極或鋁電極(示如下圖),除污之方式包括:(1)產生核心-陽極的金屬板(以鐵板為例)產生帶電的鐵離子(Fe+3)溶於水。陰極的水分解成氫離子(H+)和氫氧根(OH-)。氫氧根在水中和鐵離子結合,產生氫氧化鐵,稱作綠銹,變成小核心。綠銹和污染物(如:重金屬離子)反應成鐵-重金屬-氫氧化物聚合物,會去吸附在氫氧化鐵核心上,變成更大、更穩定、不會溶解的大顆粒。(2)鹵素合成-鐵離子和氯結合成碳氫氯化物,然後凝結成不會溶解的大顆粒。使殺蟲劑,除草劑和多氯聯苯從水中分離。(3)乳液分離-氧和氫離子綁定在油分子水的受體上 ,讓其不溶於水,使油污、泥水、染料和墨水等分離出來。(4)電子沖擊-油污和微生物等雜質受到水中電子的沖擊,表面極性改變,讓膠狀物容易吸附在核心上,凝結分離出來。電子產生的滲透壓也可以破壞微生物、胞囊和濾過性病毒。(5)漂白-反應槽內產生的氧離子用來氧化染料、氰化物、細菌、濾過性病毒、有害生物等。(6)轉變酸鹼度-電混凝可用在pH值4-12的溶液中,化學程序使溶液酸鹼pH值加減1,轉變趨向酸鹼中性。
      本電混凝技術之特色為:(1)使用大面積電極,化學反應最快,處理效果最好。(2)使用直流3V電壓,省電且成本低。(3)電源設計簡單:將所有的電極串聯,且將電壓計算後設定電極數,不需要變壓器,省掉濾波用的電容和電阻,可供應大面積、數量多的電極,用在大水量的廢水處理。(4)水流設計優良:水流由下往上流,產生的氣泡和凝結物立刻被水流帶走,不會停留在電極之間,免除短路或影響化學反應。(5)速度快:化學反應完全,雜質凝結速度快,水通過電混凝水槽只要一分鐘時間。(6)節省體積:以相對小的電混凝水槽達到較大的處理容量。(7)耐用性高,維修周期長:系統操作僅消耗電極鐵(鋁)片,本系統之鐵片為面積大,較其他電混凝系統耐用數十倍,通常一個多月才需要維修一次,停機時間大幅縮短。(8)維修零件供應容易,成本低:電極鐵(鋁)片是普通3mm厚,長方型,不需任何加工,因此任何地方都可以買到,不需向原廠訂購,甚至回收再製的鐵(鋁)片都可以用,成本低廉。(9)維修簡單快速:只有第一片和最後一片電極需要連接到電源,其他的電極完全不需要連接到電源,只要取出舊材換新即可,不需特殊技術,且無線路接觸不良問題。(10)減少電極沈積:設計每分鐘反轉電源一次,避免產生電極表面沈積。(11)設備建置成本低:電源、電極、電線、接頭都設計簡單,成本低;(12)維護成本低:因化學反應效果好,省電,污水處理電費可以低到0.5度電/噸產水。
      本聯盟執行長陳筱華博士曾與淶達科技公司、鴻華環保公司合作,於彰濱工業區二億紡織染整公司架設模廠,應用於染整廢水處理(詳照片),大幅去除廢水中之色度和有機物;並於本田汽車廠架設實廠,處理及回收含油墨廢水(詳照片),有效廢水中去除油墨,並將廢水循環回收利用。
      黃志彬教授研究團隊曾使用較低成本或高效能之原料(如二氧化鈦、人工鑽石、碳黑)進行新型電極材料開發及改質,改善原有電極在水處理過程之電腐蝕之現象;此外亦積極開發半導體電極材料,如p型半導體電極及光電半導體光電陽極,以結合電化學與濾膜系統使其可同時去除水中有機物及無機顆粒,改變大眾對薄膜僅可過濾應用之思維。以電泳沉積法、陽極氧化法及溶膠凝膠法製備TiO2電極濾網,結合可見光光電催化與電芬頓成一複合性光電芬頓反應機制,有效提升系統電子利用效率而達成高效淨水之目的,並將所開發之光電半導體淨水膜組於台灣實廠應用(光電半導體濾膜淨水設備研發3年計畫,經濟部學界開發產業技術計畫),相關研究成果已獲得四項專利,另含2項技轉(金額共146萬元),光電半導體濾膜模組如下圖所示。聯盟主持人黃志彬教授曾與聯盟成員胡啟章教授結合工研院的研發能量,對於光電薄膜電極進行改質與改良,可應用在廢水脫鹽與回收,提高電極使用效率以及用水效率(Huang et al., 2007; Lin et al., 2013; Juang et al., 2013)。除此之外,聯盟成員李篤中教授亦掌握廢水脫鹽處理與高色度廢水脫色之核心技術,已成功應用在化工製程相關廢水、染整廢水的處理,李教授亦擔任過經濟部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SBIR)民生化工組召集人,對化工產業廢水處理技術相當了解,可強化聯盟對工業廢水處理及回收技術輔導及推廣。
      休閒或遊憩用水中,如溫泉或是海水富含高濃度離子,如鎂、鈣、矽等元素,皆容易於水中形成碳酸鹽或氧化物等固體粒子,並導致顆粒沉澱或形成結垢物,於循環淨化的砂濾系統中,易導致濾砂結塊,不易反沖洗,並縮短濾砂過濾系統使用壽命。日本針對溫泉的循環濾砂過濾,亦有採用高佳的陶瓷過濾器來進行循環淨化,本聯盟團隊提出以PPS或polyimide等耐高溫纖維(如下圖),製成纖維球取代傳統的矽藻土或石英砂等濾料,易於反沖洗且不易與水中溶解鹽類離子形成結垢物,將作為傳統循環過濾系統中的新利器。國內主要從事泳池、三溫暖規劃設計與建造之企業(如超群三溫暖公司)對此產品推展相當有興趣,未來將此耐高溫纖維球應用於休閒或遊憩用水過濾設施上,可避免發生濾料結垢之問題發生,提升國內本土淨水設備廠商產品之競爭力。
      休閒或遊憩用水的衛生條件的維持是必要的,衛生的維持手段通常為消毒,傳統的消毒方式就是加氯消毒,國內外一般業者皆會購置10~12%有效氯的液態次氯酸鈉,並將其儲存於藥桶之中,由於現場藥劑儲存槽容量與每日的消耗用量不等,次氯酸鈉於現場儲存時間從數日至數個月,因此也存在次氯酸鈉老化、儲存以及運送的問題。在成本經濟、操作與維護便利以及安全考量之下,利用電解消毒對遊憩用水進行消毒,由於電解消毒藥劑中,通常含有自由餘氯、臭氧、二氧化氯、過氧化氫及些微自由基,此類為高氧化態物質,雖然可以有效的消除浴池中的細菌,卻也導致浴池中氧化還原電位的升高,對長期洗浴溫泉或使用水療的人來說,其皮膚及呼吸系統的影響風險的確是不容忽視的。因此,如何能維持浴池中水的衛生條件,又能確保水質的還原特性,是電解消毒技術之優勢。本技術已申請中華民國專利娛樂用水之消毒系統(新型M 341031)。國內從事溫泉飯店環境消毒、浴池消毒之主要廠商(如立可適殺菌水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在尋找穩定且安全的休閒用水消毒系統,電解消毒技術推展至產業界,可確保溫泉水衛生安全,擴大民眾使用溫泉之意願,增加溫泉業產值。
返回前頁      休閒或遊憩用水為維持良好水質須定期採樣分析,現今標準方法水中總菌落數檢測方法-塗抹法需耗時24~48小時,且需耗費較多成本及藥品,且無法立即快速提供水質之概況,對於維護良好水質之情形上成為一項嚴重的問題。微生物採樣技術主要利用金屬薄膜過濾及革蘭氏染色法並搭配簡易型USB顯微鏡建立一套微生物過濾鏡檢系統,利用USB顯微鏡拍照與電腦軟體計算微生物平均面積,並與環保署法規公告標準方法總菌落數分析方法比較,研究結果顯示,塗抹法與簡易式過濾鏡檢法關聯性R2值為0.897,表示過濾鏡檢法與之塗抹法有良好的線性關係。微生物採樣系統係設置一採樣通道以及一反洗通道。採樣通道係讓一待採樣液體流通,當待採樣液體在採樣通道中流通並經過一過濾單元時,待採樣液體的微生物會留在過濾單元上。然後,反洗通道係讓一反洗液體流通且經過過濾單元,當反洗液體在反洗通道中流通並經過過濾單元時,會將留在過濾單元的微生物帶走。藉此,微生物分析單元就能夠分析反洗液體中之微生物。微生物分析單元可設置於反洗通道的一端而接收反洗液體之一部分並進行分析,進而達到自動分析功能。因此,微生物採樣系統能夠節省人力成本及時間,並提升分析的準確性,以及達到即時、大量的採樣與監控。本發明已取得中華民國專利(發明I 522463號)。國內從事溫泉與海洋深層水產品研發之泓發樂活氏水科技服務(股)公司,乃是一家以整合創新技術力,強調對生命關懷與尊重自然的研發服務公司,其公司得技術研發聚焦重點在如何創造水對人體健康促進,如何確保日常飲/用水的絕對衛生安全,如何維護水的生態環境等訴求健康與永續的樂活氏(LOHAS)水市場。本聯盟預計透過此項創新技術產品的推展,可帶動新興樂活水系統的運作,創造嶄新的服務契機,開創水在「健康養生」的新價值。
返回前頁台灣各產業共同面臨的問題是無法準確掌握提升競爭力與擴大產業發展空間的關鍵問題,因無法準確定位關鍵議題,自無法生成解決與提升方案。本聯盟團隊將從水資源相關產業的市場現況切入,協助參與聯盟的會員釐清產業市場現況(包括國內外市場)、聚焦該會員企業之發展缺口,同時盤點該企業的技術與人才優勢、弱勢,再以聯盟團隊之適切性技術為核心,輔導並協助會員企業找到產業拓展的準確方向。本聯盟團隊兼具技術應用與市場洞悉力,可充分補強企業在這方面的不足。
面對商業競爭,企業需要的與時俱進的競爭力。水資源相關產業於推動本業服務已具有一定的經驗與基礎,但在嫻熟的業務推展之外,仍須擁有為未來市場做準備的能量,以因應嚴苛的市場競爭。本聯盟團隊因掌握先進技術與實施技術的專業能力,可協助產業進行創新生產流程、創新產品設計與創新服務設計等三面向,除以高效率、低成本的產製技術,保持生產力的高效運轉,更能及時因應市場環境,發展創新產品或服務,保持企業的優勢。
聯盟機制的運作優勢之一,在於會員企業間截長補短,因而強強聯手。本聯盟團隊因具有國內外相關技術與專業人才網絡,並因會員服務,動態掌握會員企業的現況與需要,因此將以此平台,推動會員間的商業合作。在合作過程中,聯盟團隊將以高階專業人才擔任專案輔導人,協助合作方針建議、技術整合、生產材料整合,以及必要的工作,使聯盟機制成為具有綜效的平台。
的技術相互架設聯盟宣傳網站,以此宣傳網站為平台,整合產業需求之相關淨水技術學理與資訊網絡,增進產學合作與技術交流機會。
水技術的實施過程(包括驗證與研發等目的)有大量的檢驗與實驗室工作,如水樣水質分析或濾材、藥劑及設備功能測試服務等,但產業界從投資效益考量,未必設置有完備的實驗設備。本聯盟團隊所屬的交通大學環科中心與環工所,實驗設施與設備完善,且實驗設計與操作人才素質高,可以提供軟硬體設施與技術服務給會員企業,於生產與研發流程中使用。如有特殊實驗需要,運籌基地也可以與其他研發機構進行資源統合,給予企業快速、低成本、高效益的產業服務。
會員企業於生產營運過程中,雖能看到問題,但也有其盲點。聯盟團隊本於前瞻技術以及跨技術領域專業人才的基礎,如能實地前往生產線訪查,極有機會挖掘企業未見之問題,主動提醒並共同發展改善方案。定期訪查的過程中,除深入生產線進行技術應用與產製流程觀察,更可透過與會員企業(包括管理階層與操作階層)的深入討論,深入探索企業體質改良與技術應用提升的實務需要,以進行進一步的輔導與服務。為提升訪視的效果,聯盟團隊也將針對個別企業的業務特性,擴大連結特殊專業人才,以快速提供解決與改良方案。
廠商在產製過程中,因產品或服務開發之需要,常有機會產出新專利,但一般廠商在專利議題上,常需專業協助。過去廠商的操作模式多是向專利申請機構求助,委託其代為申請,但專利申請機構未必深入了解技術內容,雖能在申請程序上予以協助,卻無法本於對申請企業最關鍵與最有利角度,進行專利技術的全面性建議。專利的價值除在取得專利號,保障技術,也在於專利取得後的擴大應用以及產出新價值。本聯盟對會員企業將提供以專利技術為核心的價值應用服務,協助企業完成專利架構、共同與企業、專利申辦機構完成專利申辦流程、根據新專利進行後續技術研發、產品研發、服務研發的創新設計,發揮專利的最大價值。
辦理國內外相關產業技術研討會,引進最新資訊與知識,提升會員企業之專業素質,並藉由多類型研討會的場域,拓展會員企業的產業空間。
辦理教育訓練或工作坊,由聯盟團隊的專家群對會員企業的從業人員,進行專業領域的培育,持續提升會員企業的人才素質。申辦機構完成專利申辦流程、根據新專利進行後續技術研發、產品研發、服務研發的創新設計,發揮專利的最大價值。
成功企業的核心能力包括了技術力、設計力與行銷力,水資源相關產業因產業特性,對「技術力」有一定的認知與實務經驗,但在行銷力與設計力兩面向,較缺乏概念與能力。本聯盟團隊將有計畫地透過工作坊(教育訓練)、產業訪視、研討會、商業推廣等場域,培養會員企業在創新設計、創新推廣、創新行銷等層面的能力,以使企業具備拓展新業務、新客戶(客源)、新市場的能力。
敬請期待
儀器/廠牌/型號 | 相 片 | 儀器/廠牌/型號 | 相 片 |
微波消化 CEMMARS | 全波長式分析儀 TECAN | ||
紫外線可見光分光光譜儀 HITACHI | 孔震盪恒溫培養箱 TAITEC | ||
感應耦合電漿發散光譜儀 Agilent Technologies | 顯微鏡 | ||
離子層析儀 DIONEX | 多螢光影像分析系統 | ||
離子層析儀 DIONEX | 光學式接觸角測量儀 MagicDroplet | ||
氣相層析質譜儀 | 總有機碳分析儀 SHIMADZU | ||
高溫高壓滅菌釜 TOMION | 顆粒影像分析儀 Fluid Imaging Tech. | ||
微小顆粒計數器 Nano Sizer | 多功能混凝瓶杯試驗器 | ||
高溫燒結爐 LINDBERG | 熱風循環烘箱 WTB-Binder | ||
雷射顆粒技術微粒分析儀 Malvern | | 分光光譜儀 HACH DR 4000U spectrophotometer | |
紫外線可見光分光光譜儀 Metertech | ![]() | 純水製造機 Sartorius stedim | ![]() |
防水型總餘氯測試儀 EXTECH | 恆電流分析儀 Autolab | | |
超純水裝置 MILLIPORE MILLI-Q | 高效能液相層析儀 Waters Alliance 2695 Separations Module and 2996 Photodiode Array Detector | | |
螢光光譜儀 Agilent Technologies
| | 解剖顯微鏡 ZEISS Stemi 508 | |
敬請期待
黃志彬
主持人
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
講座教授
李篤中
共同主持人
台灣大學化學工程系
講座教授
胡啟章
共同主持人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
講座教授
吳志超
共同主持人
逢甲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
教 授
鄭文伯
共同主持人
聯合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
教 授
甘其銓
共同主持人
嘉南藥理大學觀光事業管理系
教 授
林志麟
共同主持人
中原大學環境工程系
助理教授
廖國淞
副執行長
交通大學環境科技與智慧系統研究中心
博士後研究
2018-01-04 聯盟專家會議
2017-12-01 邀請演講
2017-11-15 會員技術服務
2017-10-28 休閒用水產業廠商合作消息
2017-10-26 民生用水產業廠商諮詢消息
2017-10-19 生物炭製備與應用參訪交流
2017-09-20 工研院委託水質檢測分析
2017-09-01 工業用水產業廠商合作消息
2017-08-29 媒合科霖儀器與弓銓企業合作
2017-08-08 「淨水技術產學聯盟」積極辦理專利技術移轉
2017-08-07 媒合科霖儀器與弓銓企業合作
2017-07-25 交流訊息
2017-05-25 中宇環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現地訪視
2017-05-23 中龍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現地訪視
2017-05-08 交流訊息
2017-04-19 中龍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現地訪視
2017-03-29 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現地訪視
2017-03-31 永吉化工專業諮詢
收到問題後,我們會盡快回覆